top of page
莊馨怡_古睖久古_創作研究計畫«重啟-物質性 Re-Matérialité ».jpg
關於創作研究計畫 │重啟-物質性 Re-Matérialité

缺席的白皙-在話語和物質之間

La blancheur de l'absence entre la langue et la matière

文/古睖.久古   莊馨怡

人們是身處在這從沒被形象化,而不斷由它的不在的白皙,由一個抽象回憶的蒼白,或者頂多是透過窗外白雪的閃光,所暗示的外邊之外。❖

米歇爾・傅柯,《外邊思維》(註)

« On est hors de ce dehors jamais figuré, mais indiqué sans cesse par la blancheur de son absence, par la pâleur d'un souvenir abstrait ou tout au plus par le miroitement de la neige à travers une vitre. »

Michel Foucault, La pensée du dehors, 1966.

傅柯在《詞與物》中提到,在歐洲的文化語境中,《唐吉軻德》是第一部文學作品讓符號脫離相似性的霸權,標誌著詞與物的一種新經驗。「詞語」捨棄了它們作為符號的本性,並且第一次顯露出自己和「事物」是多麼地不相容。在這時空背景(文藝復興和古典時期之間)之下,書寫與物質不再彼此相似,符號的失效把物質的可見性,還給了兩種不可見的主體狀態(或兩種知識型) - 詩人與瘋人。《重啟 - 物質性》計畫中所討論的藝術家,一方面是瘋狂的,使所有的語言符號達到一種負載之境地;另一方面,卻是詩意的,沒有詞也沒有話語,在作品中,尋找一塊屬於「話語和物質之間的空白處」。介於言說和可觸之間,關於「不在的白皙」之表述,似乎是一段又一段「原地尋找回音的過程」。

 

新唯物主義(New Materialism)預示了一種「物質性」獨立存在於人類的理智之外,並非根本上地重啟了主體與客體之間關係的探討,而是藉由一種非物質的物質性,讓物質擺脫了人類中心論的枷鎖,也更進一步地擁有「成為物/人」(devenir)的可能。在藝術上,藝術家憑藉著實際的創作行為,提出了比「如何物質化?」更為基進的提問:「如何回返物質性?」這並不意味著藝術作品一昧地往「物質(客體)」靠攏,而是更細緻地去觀察與思索:感性可否成為一種物質性?以往以物質為核心的作品,常被認為是藝術家(主體)的感性投射。然而,對於在物質和非物質邊界上工作的創作者而言,感性似乎不是主體意識的投射,因為,在感性之中,主體向來沒有什麼可以掌控的;拒斥任何再現的干擾,感性總是赤裸裸地帶出某種「不相容性」(Inconsistance)。因此,物質性能直接地讓觀者置身於無以名狀的強度之中,不再是一種被動的「媒介」。在這種問題意識之下,李歐塔於1985年為龐畢度藝術中心所策劃的「非物質」(Les Immatériaux)一展中,不僅反應出後現代思潮對於大敘事自行消解的態度,更在當代語境中把斯多葛學派的「非實質」(incorporel)給問題化了。嚴格說來,此展並不算是個「展呈」,而是「展示那些(以往在展覽中)無法呈現者」(présentation de l’imprésentable) 的契機,觀者可以發現在展場中充斥著:非線性的觀展路徑、意義不明的投影文字、不知道作者是誰的作品、眾多系列作品(用意在於重複與差異)⋯⋯等。感性作為「無法呈現者」的在場,還原的不是「結構」(structure),而是「境況」(situation)

 

本研究計劃試圖集結美學、藝術史、藝術理論的資料搜集,與莊馨怡、古睖・久古兩位藝術家的創作實踐,旨在初探當代藝術創作上持續發生的「物質性回返」之現象,並希望能藉此開展出其他相關的討論與研究。

註|米歇爾・傅柯 (2003),《外邊思維》,洪維信 譯,台北︰ 行人,頁108。 Michel Foucault, La pensée du dehors, 1966.

Photo%2014-08-2019%2016%2054%2054_edited

上圖|古睖 久古, 莊馨怡, 2021, 裝置作品計畫素描 Dessin du projet « Blancheur de l'absence »

​下圖|莊馨怡, 2019, In-Situ, 白蠟, 植物, 努瓦當勒羅舍區/法國 (Noidant-le-rocheux, France)

相關活動資訊|INFOMATION  

第一場|

11.08. 2021(一)  15H>17H

與談人|黃耀陞

新北市新莊區 (Taïwan)

第二場|

11.21. 2021(日)  15H>17H

與談人|劉彥宏

新北市新莊區 (Taïwan)

錨點 1
infos
bottom of page